Featured

Total Pageviews

关于对24年中国经济形势的一点看法

        今天已经是大年初五,春节也差不多接近尾声了,也是我在老家待的最后一天,刚好饭后闲来无事,终于静下心来有空写一写宏观经济分析。

        回顾23年春节前的几个交易日,权益市场比较动荡,中证1000的平值隐含波动率最高冲到了91.48,要知道中证1000的实现波动率中位数也就15左右,而春节前几个交易日的连续大幅下跌和国家队快速出手使得权益市场走出深V形态,历史和隐含波动率也随之快速飙升。

      

        另外伴随着雪球集体敲入、DMA爆仓等各类事件爆发,权益市场一片鬼哭狼嚎,就在大家都在讨论这波大A行情该谁来背锅时,证监会突发换帅。想想之前频繁出现在财经类流量博主文章中的北向、量化、公墓等,这次券商场外衍生品和私募微盘股应该也难逃一劫。都说经济繁荣时,大家都忙着数钱根本没有人在意合不合规,经济衰退时,你连呼吸都是错的,人性就是如此。关于现有微观市场体制的一些问题我之前也写过一些文章,这里不想再赘述,这里只想探讨一下宏观经济形势问题。

        经济活动存在周期,这是我们初学经济学时就所熟知的,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包含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每个阶段一般没有固定的时间长度和明显的分界线。但是如果回顾国内经济发展的历史情况,我们便可以大致发现国内经济增长开始下滑并不是近两年才开始的,三年疫情只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黑天鹅,并没有影响整个大经济周期的演变方向。

   

        从上图不难看出,从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经济增长率同比逐年上升,呈现出快速发展的繁荣景象,也就是当时全球媒体称赞的“中国速度”。直到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中国也深受波及,随后政府出台了史上最大规模的“4万亿”扩张政策,虽然帮助中国摆脱了金融危机的泥潭,但也造成了后续非常严重的产能过剩、通货膨胀、房价飙升、资产泡沫高杠杆等问题。随后经济增速开始逐年下降,如果移除三年疫情的影响,用图中黄色的线连接两端,会发现这个趋势并没有减弱。其中从政府的工作目标也能窥见一斑:从保7到保6再到保5。所以本质问题就是经济周期从繁荣走向衰退,但还没有到萧条,我们必须承认这一事实,每天唱响“光明论”改变不了客观规律,实事求是才是正确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但某些人仿佛把教员的四字箴言早都忘得一干二净了。

        除此之外,我们的经济到底有没有在通货紧缩?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通货紧缩的定义:通货紧缩是指商品和服务的普遍价格水平下降。当通货膨胀率降至0%以下(即负通货膨胀率)时,就会发生通货紧缩。业界中一般使用CPI(消费者价格指数)、PPI(生产者价格指数)和GDP平减指数来代表通货膨胀率:

   

        数据我已经放出来了,有没有通缩想必一看便知。这里有些不懂经济学的人肯定会问:明明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商品价格并没有下降甚至上涨了,怎么可能会是通缩呢?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就是认知偏差,爱吃麦辣鸡翅的我只关注到鸡翅从12块一对儿涨到14块,却并没有注意到不喜欢的猪肉已经从20多块一斤降到了10几块。其次,对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认识太浅,通货紧缩的本质问题是社会总需求消费不足,而不是物价下跌,换句话说:物价下跌只是紧缩的最终表现形式。在通货紧缩形成的初期,若生产者还没有意识到社会消费的缩水,那么商品价格就还不会下跌。

        如果说繁荣时期是快速发展无暇顾及有些问题,那么衰退时期就应该着手解决遗留问题。生产力的持续发展要求不断调整生产要素关系,在现如今生产要素又一次被少数人所垄断的现状下,如何进行改革对于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在此之前,我们需要正视问题:例如房地产泡沫、贫富差距、互联网垄断、教育公平、社会价值观引导等等。在这些矛盾问题没有解决或者根本看不到有被解决的意向时,那么普通人只能谨慎防御。所以对于新一年的经济形势,我的主要观点是谨慎悲观,在看不到政府破釜沉舟、壮士断腕的改革政策出台之前,依然以看空金融资产为主,我们都不知道未来会走向何方,那么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有观望和等待。

        2024,祝看到这篇博客的你一切顺利。

 

Popu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