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d
Total Pageviews
- Get link
- X
- Other Apps
关于金融市场有效性的思考
有关国内金融市场的有效性,似乎从学生时代起,老师和同学都有一个共识:国内金融市场是一个弱有效市场,此前发生过的各种市场案例仿佛也在印证了这一点。大学有位教授上课时讲到:金融市场的核心是资产定价。因此在学术界,各类资产的定价模型一直是研究的主要方向。如果一个市场是强有效的,那资产的价格一定不会被长期高(低)估,因为短期的定价失效总会在套利过程中回归长期的价格均衡。然而,这一切都只是理论。从事工作之后,我开始认识到国内市场弱有效问题的本质性。
从文化传统上来看,中国似乎一直都是一个经验为主的国家,这就意味着大多数人在骨子里,遇到问题都是会从历史中去寻找经验。经验主义有好有坏,好的一方面,从贝叶斯概率学来看,后验分布可以通过先验分布(经验分布)的极大似然估计来得到。这种估计对于历史概率分布显然是显著有效的,也就意味着我们从历史经验中得出的方法,很大程度上是有效的。但是事物的发展不可能完全照搬历史,有些时候,这种经验主义反而让我们忽视了一些重要的信息。经验主义的缺陷除了前面提到的一点之外,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经验主义会让我们失去精确性。金融产品的定价其实是一个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过程,以历史经验对于市场均衡的主观估计,往往只是一种宏观的方向,而具体价格应该回归至什么水平,这需要专业的定价计算。但很遗憾,国内市场上,能做到这一点的机构少之又少。绝大多数的市场从业人员,缺乏计算分析能力,拍脑袋定价的例子也比比皆是,这样的市场氛围下,整个市场的弱有效性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因此很多在国外很有用的模型到国内市场往往会黯然失色。
了解了这些之后,我开始思考,经验主义是否会影响我们未来的市场发展,这种弱有效市场的格局能否为国内金融业开放提供有效支撑。毕竟真相只有一个,而经验预期可不止。
- Get link
- X
- Other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