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Featured

关于对24年中国经济形势的一点看法

        今天已经是大年初五,春节也差不多接近尾声了,也是我在老家待的最后一天,刚好饭后闲来无事,终于静下心来有空写一写宏观经济分析。         回顾23年春节前的几个交易日,权益市场比较动荡,中证1000的平值隐含波动率最高冲到了91.48,要知道中证1000的实现波动率中位数也就15左右,而春节前几个交易日的连续大幅下跌和国家队快速出手使得权益市场走出深V形态,历史和隐含波动率也随之快速飙升。                另外伴随着雪球集体敲入、DMA爆仓等各类事件爆发,权益市场一片鬼哭狼嚎,就在大家都在讨论这波大A行情该谁来背锅时,证监会突发换帅。想想之前频繁出现在财经类流量博主文章中的北向、量化、公墓等,这次券商场外衍生品和私募微盘股应该也难逃一劫。都说经济繁荣时,大家都忙着数钱根本没有人在意合不合规,经济衰退时,你连呼吸都是错的,人性就是如此。关于现有微观市场体制的一些问题我之前也写过一些文章,这里不想再赘述,这里只想探讨一下宏观经济形势问题。         经济活动存在周期,这是我们初学经济学时就所熟知的,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包含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每个阶段一般没有固定的时间长度和明显的分界线。但是如果回顾国内经济发展的历史情况,我们便可以大致发现国内经济增长开始下滑并不是近两年才开始的,三年疫情只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黑天鹅,并没有影响整个大经济周期的演变方向。              从上图不难看出,从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经济增长率同比逐年上升,呈现出快速发展的繁荣景象,也就是当时全球媒体称赞的“中国速度”。直到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中国也深受波及,随后政府出台了史上最大规模的“4万亿”扩张政策,虽然帮助中国摆脱了金融危机的泥潭,但也造成了后续非常严重的产能过剩、通货膨...

Total Pageviews

关于损失厌恶

        近期有在读《Global Macro Trading》这本书,第二章有提到Loss aversion(风险厌恶)这个词,简单来说就是失去一件物品带给人们的痛苦远远大于得到一件物品带给人们的快乐。因此绝大多数人在面对收益时表现出风险厌恶,即愿意见好就收;而在面对损失时,则表现为风险寻求,即愿意搏一把回本。这种心理偏差是人类的天性缺陷,而如何克服这种心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说回风险厌恶,我们不难发现,其实风险厌恶是一种从风险到收益的边际效用递减特性(这里我们假定损失带来的效用是负值)。所以在选取效用函数时,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性质:
  1. 效用函数应该经过原点,即在既没有收益也没有损失时,效用应当为0;
  2. 效应函数的一阶导数应该是大于零的,即满足正向变化的单调性;
  3. 效用函数的二阶导数应该是小于零的,即满足整体上的凸性;
        通过以上效用函数的分析,我们可以想到,对数函数Y=ln(x)满足第二、三条性质,且只要把对数函数向左平移1个单位,即Y=ln(x+1),此时也满足了第一个性质。因此最终我们取函数Y=ln(x+1)作为我们的效用函数,值得注意的是:此函数的自定义域为(-1,+∞),因此我们不能直接使用P&L(损益)来作为自变量,这里我们取而代之使用Yield(P&L/Initial Capital)来作为我们的自变量,理论Yieldmin=-1,因为Loss≤Initial Capital(这里不考虑融资的情况)。但是x=-1依然是函数Y=ln(x+1)的奇点,因为这里我们做特别假设:假定亏损全部本金,即Yield=-1时,效用函数取右极限值

        最终我们可以得到效用函数Utility与Yield之间的函数图像:




Popular Posts